南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扫一扫微信关注我们
非遗,是流淌在岁月里的匠心,是扎根于土地的文化基因。5月14日,南昌市新建区长堎街道尚谷垄巷内,一场由“新新之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让静谧的巷陌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红歌嘹亮、糖画生香、绣针飞舞……非遗与童心的碰撞,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新建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齐唱《红星闪闪》,在红歌中感悟革命精神与非遗文化的交融。稚嫩的歌声里,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望悄然共鸣。
活动现场,“新新好少年”在非遗导师的带领下,沉浸式实践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碗面里的百年匠心
非遗传承人陈小余手持挂面,娓娓道来五代人的坚守。从和面、醒面到拉丝晾晒,二十余道工序的繁复与精妙,让“守正创新”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指尖的温度与舌尖的风味。
一针一线绣江南
洪绣展台前,绣娘飞针走线,将江南烟雨化作布上丹青。独创的“国画风格立面绣”立体饱满,绣面上一草一木皆传神,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
糖香里的童年记忆
吹糖人、画糖画的手艺人熊传发,以糖为墨,手腕轻转间,灵动的十二生肖跃然眼前。甜香弥漫中,老人与孩子的笑容交织,非遗技艺悄然连接了两代人的情怀。
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百年中医药老字号“土将军”现场展示古法技艺,一根银针、一贴膏药,承载着“医者仁心”的济世情怀。传统医术与现代健康的对话,让非遗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正如新建区文明实践促进中心主任吴广根所言:“文化传承需要‘双向滋养’——既让群众感受非遗之美,也让传承人获得价值认同,这才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作为关注青少年成长与文化传承的公益组织,南青基金始终坚信:非遗的未来在青年。此次活动中,“新新好少年”亲手触碰传统技艺的脉络,正是文化薪火相传的缩影。未来,我们将继续支持此类文明实践项目,通过“非遗进校园”“青年传承人培养计划”等行动,让更多青少年成为文化传承的“小火种”,让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光华。
离开尚谷垄巷,非遗的种子已悄然播撒。那些灵动的手艺、悠扬的歌声、专注的眼神,终将长成参天大树,滋养一方水土,温暖世代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