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扫一扫微信关注我们
心理疗愈
小组活动 为缓解住院患儿因疾病治疗产生的焦虑与孤独感,帮助其以非言语方式释放情绪压力,8月11日至8月15日,南昌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江西省儿童医院在血液一科病房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指尖疗愈,心光同行”艺术疗愈小组活动。活动以系列结构化手工创作为载体,陪伴孩子们踏上了一段滋养心灵的旅程。 PART 01 活动伊始,一场别开生面的破冰游戏迅速拉近了孩子们的距离——孩子们创作《寻人启事》自画像,化身小侦探互相寻找,在趣味互动中认识彼此。随后,大家共同制定了小组规则,建立起信任基础。首次疗愈体验聚焦于“干花木片制作”。孩子们专注于指尖的精细操作,用心搭配色彩与形状,耐心排列自然之美。那份全神贯注的神情,悄然替代了初来时的紧张与不安,指尖的触感开启了平静的疗愈之旅。 PART 02 在第二次小组活动中,社工引导孩子们回顾小组约定后,将焦点转向“情绪小怪兽”,仔细探讨颜色与情绪的联系。随后自然过渡到“毛球粘贴画”创作环节。孩子们运用色彩缤纷的毛球,在画板上用指尖的粘贴构建内心的情感图景。孩子们在创作中再次体验到色彩与触感带来的平静力量,让无形的情绪有了可见的出口。 PART 03 在第三次小组活动中,为深入探索情绪表达,社工首先通过情绪场景图引导孩子们辨识不同的面部表情特征,并讨论情绪在身体动作、声音等方面的表现。“情绪传递站”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无声传递情绪卡片内容,在欢乐中加深对情绪表达的理解。随后进行的“我的情绪面具”制作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自由创作代表自己当下或近期心情的独特面具,当空白面具被赋予色彩与形状,独特的“情绪面具”成为孩子们表达自我的安全载体,无论是具象的表情还是抽象的色彩图案,每一种表达都被接纳和看见。孩子们在分享和猜测中,增进了彼此的理解与联结。 PART 04 第四次小组活动聚焦于嗅觉与触觉的双重疗愈。社工首先介绍了香囊的历史渊源和实用功能。随后的香料展示与问答环节,孩子们通过嗅觉辨识不同香料,兴趣盎然。在“香囊制作”环节,孩子们挑选喜爱的香囊外袋和香料、在社工、志愿者及家长的协助下进行研磨、填充与封装,亲手制作出兼具文化韵味与个人祝福的香囊。这份独特的“指尖”成果不仅承载着疗愈的香气,也象征着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又一次提升。 活动尾声,以流沙画创作作为压轴环节。社工首先讲解了流沙画的奇妙原理与制作技巧。随后,孩子们自由挑选心仪的彩砂颜色,开始动手制作:他们分层注入彩砂,轻轻摇晃瓶身,小心翼翼地控制倾斜角度。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观察着彩砂自然流淌、形成独一无二的斑斓画卷,更仿佛重新握紧了生活的掌控感,在动态的创作中静静感受着色彩变幻的宁静魅力。